问答题

2011年11月25日23时许,被害人赵某向丁市公安机关报警称:当晚10时50分左右,其骑电瓶车经过丁市某地时,被合骑一辆摩托车的三名陌生男子将其脖子中的一根黄金项链(约重20克,价值7500元)抢走后,被赵某发现,就伸手抓住坐在摩托车最后面的一名男子,并将其拉倒在地,另二名男子发现后,就停下摩托车,伙同拉倒在地上的男子对赵某进行殴打,致赵某受伤后(后经法医鉴定,赵某的伤已构成轻伤),三名男子逃走。民警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并根据被害人赵某的指认,于2011年11月25日23时10分在案发周围将三名嫌疑人抓获,后经民警出示工作证件后,遂以涉嫌抢劫罪将该三名男子口头传唤到公安机关进行讯问。
经审查发现,三名男子分别名叫甲(15周岁,丁市人)、乙(17周岁,丁市人)、丙(19周岁,丁市人),三人对上述事实供述不讳。2011年11月26日11时许,该案因案情复杂,经领导批准,对三人的传唤时间延长至二十四小时。2011年11月27日1时许,该市公安机关以涉嫌抢劫罪对乙、丙二人执行刑事拘留,甲分案另处。在刑事拘留期间,乙、丙二人的家属向公安机关申请对乙、丙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在受理申请后的第六天向二人的家属口头答复:乙、丙二人因涉嫌暴力犯罪,不能取保候审。
2011年12月25日,丁市公安局以乙、丙二人涉嫌抢劫罪向丁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许逮捕,2011年12月31日经丁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丁市公安局以涉嫌抢劫罪对乙、丙二人执行逮捕。2012年3月1日丁市公安局以乙、丙二人涉嫌抢劫罪(分案分别)向丁市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哪些是错误?

【参考答案】

1、对甲的口头传唤时间延长至二十四小时是错误的。
2、在传唤的期限内变更强制措施是错误的。
需要对被传唤、拘传人采取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在传唤、拘传期间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于不批准的,应当立即结束传唤、拘传。该案于2011年11月25日23时10分将嫌疑人传唤到公安机关,直到2011年11月27日1时执行刑事拘留。在传唤的二十四小时内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在传唤的二十四小时后才刑事拘留。
3、公安机关受理取保候审申请后,未按规定答复申请人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
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受理取保候审申请后,应在收到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是否取保候审的决定。如不同意变理强制措施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应口头告知。
4、逮捕后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时间超期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根据该规定: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以月计算,不得超过二个月,自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之日起至下一个月的对应日止为一个月;没有对应日的,以该月的最后一日为截止日。该案中乙、丙二人于2011年12月31日被执行逮捕。该案逮捕后的侦查羁押的最后一日应为2012年2月的最后一日。因而该案在2012年3月1日丁市公安局以乙、丙二人涉嫌抢劫罪向丁市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起诉是错误的。
5、该案中乙为未成年人,公安机关没有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乙提供辩护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之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该案中乙为未成年人,其在公安侦查期间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6、该案甲、乙系未成年人,在讯问时,未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该案中甲、乙系未成年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的,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相关考题

问答题 如果侦查员在杀人现场抓捕陈某后,应该如何把陈某带回公安机关?

问答题 如果民警开枪事件引起了舆论关注,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应对?

问答题 公安机关在办理此案中存在哪些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问答题 甲将丙扣押并向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问答题 乙将丙扣押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问答题 甲与乙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问答题 乙在公园取得李某10万元的行为是否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罪?为什么?

问答题 甲对丙的死亡,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问答题 乙对丙的死亡后果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问答题 乙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与重大立功?为什么?

问答题 对事实一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问答题 对事实二应如何定罪?

问答题 对事实三,在侦查过程中违反了哪些程序?

问答题 事实四是否构成立功?为什么?

问答题 行为人吴某又构成何罪?

问答题 对行为人吴某应如何处罚?最后的刑罚如何确定?

问答题 行为人姜某遇到脱逃的吴某后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问答题 对行为人姜某应如何处罚?

问答题 侦查人员甲、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问答题 讯问民警拒绝陆某委托其妹妹提供法律帮助的做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