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题

单项选择题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单项选择题 咸丰皇帝亲自批准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这主要说明()。

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史料二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年巨商》(1)根据史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