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中“弹力”一节为“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如下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S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______。(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______。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等知识。任务:(1)简述什么是弹力。(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问答题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