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一农村患者张某,40岁。诊断为左侧甲状腺瘤,拟行腺瘤摘除术。麻醉师施行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行两侧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麻醉后出现呼吸急促,行气管插管时因技术不熟练捅破气管,造成双侧胸部皮下气肿。经迅速抢救脱离危险。术后,医务人员对是否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实情发生争执:有的医生主张如实讲明术中失误,承担一定责任;有的医生认为已脱离危险,只要今后吸取教训就行了,免得讲后加重患者精神负担。请问: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你应当怎么去做,理由是什么?
问答题 医学生范某,在某医院进行实习。带他实习的老师建议为他主管的一名病人手术,但他认为这个病人不是绝对需要手术。那么,在下述情况下,他应该如何做?1.与带实习的老师讨论,带实习的老师不同意他的意见,虽进行了解释,但未能说服他,然而决定权在老师。手术前一天病人问他的意见,他应如何回答?2.与带实习的老师讨论后,老师同意他的意见,但考虑到此手术也有指征,手术可能比保守治疗有利,因此手术未被取消。当手术前病人问他的意见时,他应如何回答?
问答题 患者王某,28岁,某地干部。因腰痛、尿痛、尿频一年余到某医院泌尿科就诊。查尿常规,白细胞15一20个/高倍视野,红细胞:10-15个/高倍视野;腹部平片,右肾盏中致密影。医生诊断右肾结石,并当即提出体外碎石治疗的方案。对此,病人也提出能否再做一些其他检查,然后再考虑是否碎石。但是,接诊医生认为腹部平片结果已能确诊,无需进一步检查。病人无奈,只好接受碎石方案,于是次日即行治疗,观察3天后返家.两年后,患者因病情反复而再次到该医院治疗,经全面检查诊断右肾无功能、肾结核,故而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结核。请对此误诊病例进行伦理分析。